在未作正式测试比较之前,想提一下CD软盘的稳定性对音质音色有一定的影响。现在的CD机所用转盘种类不会超过六种,市面最常见的是PHILIPS、SONY、CEC等,但有些大厂自己发展设计独特的转盘系统如TEAC的无震片夹式转盘(V.R.D.S)和先锋(PIONEER)的唱盘式盘等,尤其是TEAC的唱盘,相信是目前最有效抑制CD碟震动的方法之一。这次D/A测试,笔者使用的CD转盘也是自家不太贵的TEAC
P-500,本来P-500和D-500(DAC)是一套分体CD机,但笔者不喜D-500的1Bit解码,故未购D-500所用的测试聆听,房面积约26m2,混响设置为0.51s。
笔者的监听系统中近一年来所用的放大器是日本的Accuphase(金噪子)E-306合并式放大器,100Wх2(8Ω
RMS),该机设置有全新的“电流回输”线路,线性优良,音质清晰刚健,起落有致,加上和TEAC-P-500一样的香槟金色设计,全套器材均呈“黄金组合”般令人着迷,尤其是EADDSP-700的24K面板更显突出。至于音箱是美国Infinity的Re-naissance的钢琴漆80LE,该箱三分频单元设计,中、高音分别是著名的EMM和EMIT带状扬声器,低频是8英寸口径的双音圈聚丙烯盆电动式,可Bi-Wirer接驳。为了尽量减小数码传输线对音质音色的影响,测试采用光纤线作为数码信号传送,是美国TARALABS的AT&T制式Lu-minary玻璃光纤线,原来由DSP-7000DAC到E-306是用平衡线Audio
Quest Digital-2传输,但比试的另一主角Deltec PDM-2没有平衡输出,故统一全部使用目前自己在手头上三四对线中选出来效果最满意的一对TARALBS方铜芯系列的RSC
P-1000(没有绝对,只是配搭上的问题),喇叭线是自己所在公司代理的Straight
Wire顶级Maestro,每声道用两条作Bi-Wirer连接。
电源线方面两部DAC均统一使用评价颇高的日本古河公司产的G335
6N单结晶电源线,供电系统使用了两个滤波器,其中CD转盘和DAC共用一个TDK
10A/300V,E306放大器用一个TDK
23A/300V,这次测试中虽然也有几条较好的信号线及喇叭线,但从系统的中性表现以使更公正判断两部DAC,所选的型号以整体效果为出发配置。
为了测试1Bit及多Bit两者之间的分别,在这次为期3个晚上的比较中用了4张平时喜欢用来试音的CD碟。
1.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Triple
Concerto (Capriccio 10150)
2.RACHMANINOFF
(TELARC CD-80259)
3.Cafe Blue(Fim
CD 010)
4.超级流民“Brother
Where You Biund”A(M-CD395014-2)
在Deltec PDM-2“煲”的过程中,感觉它每天都在改善──整个音乐频域慢慢地丰满了,这里的丰满并不是肥而肿,而是充满音乐的那种润泽。第一张测试用的CD碟是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是自己最喜欢听的古典音乐之一,这里用的是第二、三乐章。在PDM-2的重播中,空气透明度、信息量及分析力好似增加起来,中低频的速度及质感、量感都有增加趋势。另一方面的EAD的DSP-7000用单端RCA输出时则有较为胆味的表现,中频丰腴、润滑不似PDM-2般纤巧秀丽,少了点焦点形象,但听得很舒服。概括地说,Deltec的音扬虽然宽度感略比DSP-7000小,但向音扬深处发展,而DSP-7000较为宽阔,Deltec显得较为Hi-Fi化,但不失韵味,而DSP-7000的肉感足够。听第二乐章的慢板,音乐肃静,小提琴乐章主宰了绝大部分的段落,DSP-7000在听觉上感觉到小提琴有较为温暖醇和的木盒声,PDM-2更兼加惊人的透明度分析力,幼细的金属弦声另具一格。
以第一张CD碟的第三乐章来说,这是一段录音及演绎相当好的乐章,遇到好的搭配的话,三件乐器的配合更加有连贯性,特别是在小提琴和大提琴,那些在弦上拉过的连续性和丝丝韧力,会令你听起来更有投入感和感染力。对在PDM-2的重播中三件乐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有极佳之结象力和聚焦定位感,以前听过的一些高级1Bit
DAC在重播时Hi-Fi虽足够,但总是缺小一种音乐的“韵”味,在这里,PDM-2则显得空气感十足,显然将CD和LP的优点共存。而在DSP-7000中,三种乐器声则多加一点乐器应有的醇感和温暖味。
第二张测试碟是TELARC有史以来最精美的录音之一,是该公司改用当时最为走红的Ultra
Analogue的18 Bit 128倍取样模拟转数码录音,效果媲美精品顶级LP录音,此碟音乐醉人,效果极端模拟化。在这碟钢琴协奏曲2和3的重播中,DSP-7000的音场画面有着比较好的连贯性,PDM-2则有着更为鲜名的乐器焦点。显然DSP-7000音质显得相对较暗一些,从音扬和真实的音乐味而言,两者基本一致。再从乐器的分离度来看,PDM-2有适量的增长,声音澄清了印象中CD特有的或随着混浊,瞬变而来的“味精”化谐音,如果发烧友较喜欢胆味的音色,DSP-7000此时明显令人听得十分舒服,但在同样的单端输出之下,PDM-2可以说是一部更全面性的DAC。
第三张“兰调咖啡室”选听的是一首女声加一个钢琴声的录音,两部DAC这个时候的比较,人声方面PDM-2分析力解象度显然高一筹,有一些口齿声、换气声等细节,DSP-7000只有用平衡输出而非此时的单端输出才能捕捉出来。钢琴声就再次揭开两剖DAC此刻的分别,DSP-7000的单端输出时木声较真较优厚一点,PDM-2则偏向清丽和鲜亮一点,但非常顺耳,人声方面明显较DSP-7000甜美,但PDM-2较贴切清爽,两部DAC此时都对得住价位,在自己的感觉上,也分不出到底那部DAC的人声更为准确。但此时的PDM-2更加贴近那部日常用平衡输出时有更好表现的DSP-7000,如果用钢琴去判断的话,DSP-7000的钢琴是一个距离比较的Grand(宏大)大三角琴,而PDM-2的琴则放在稍后一些的位置,就细微无处不在的空气感而言,两者都不缺少。
最后一张是流行乐中的天碟“Brother
Where You Bound”,录音极佳,最适宜考1 Bit机,是詹君推荐笔者购买的靓碟。选其用来测试两部DAC用意是测试起落的速度,以及中低频的分析力。
在重播此碟时在中低频的分析力及瞬变方面,PDM-2比DSP-7000好20%左右,分析力亦然,鼓声十分迅捷和结实。除了重力敲击低音丰厚的韧味不须多说外,其他敲击三角铃及小钟的清脆声加上余韵,如此使人心旷神怡令笔者心动不已,这段音乐中的金属共鸣管和音及余音之悠扬,同样令人有“绕梁三日”之感慨,记忆中,甚至用上贵到专业级的如顶级Wadix-64.4Ⅱ或号称无敌的16倍至64倍解码电脑PC也未能如此,PDM-2表达出的玲珑浮凸的音扬和犹如旱天轰雷的超低音已经建立一个标准。
从鼓声敲起时,DSP-7000的RCA输出低音鼓体积稍比PDM-2大些,换句说PDM-2的聚焦力较好,DSP-7000此时显得柔和模糊,力度稍弱,但由音扬深处狂敲出来的低频质感仍令人好感异常。
用单端RCA比较时,DSP-7000无疑是处在弱者的地位,它此时的音色类似胆,声底比平时所用的Balanced平衡输出要厚一点,中音丰润度比起PDM-2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解象力与透明度分析力起码要输25%给平衡输出。
DSP-7000在平时用平衡线传输输出,会一改比试时RCA输出的柔顺温暖的胆味音染,刚柔兼备,它的音色颇为平衡中性,与另一款名机Mad-rigalr的PRO-CEED
PDPⅡ(多Bit机的典范作之一)大致相似,而且更平滑,其音色可谓站在中性的地位偏向一些清甜(但没有RCA输出那么严重),均衡度与Wadia已经接近,但速度仍有些快。听过舍下这部DAC的烧友都说它的表现比定价高,豪华外形加各种配备(如AT&T和Balanced等)完全不似当年从海外免税带入的约三千美元的代价,用平衡输出它比单端RCA输出在解象力与透明度方面相差很大,不可同日而语,已经达到极品的DAC的透明度与高解象力,而时序误差Jetter从初推出时的200P.second减低到40P.second,厂方也认为此举对全频的细致分解力有所帮助。
在最后一晚用平衡输出接驳DSP-7000时,笔者又回到以前它所能达到之境界,用城中另一资深烧友詹君的话说,此时的DSP-7000的效果绝对越过3万元人民币的级别,可以跟6万元的Kinergetics
KCD55ultra比较,甚至跟更贵的Wadia X64.4Ⅱ相比除了音乐胸襟轻微狭小点,音扬的深度也略不及Wadia去得那么远和低频最低处没那么超级宽裕从容外,其他地方均无二致。要知道X64.4Ⅱ售价是DSP-7000的一倍半尚有余的顶级名器。就DSP-7000本身而言,它可以说称职有余,它的音扬宽阔且深度佳,低频冲击力十足,某种题材的软件甚至有超越一些极品Wadia的重播。在配备上,它的Balanced输出十分宁静,就算用三四米长的信号线也没什么不妥之处,单端RCA输出的音质与均衡各方面除了缺少平衡输出的极品的高解象度和透明分析力外,其余极之相似,再深入比较时,单端输出的音扬比较平面(相对本身的平衡输出而言,其他的一二万元高级解码器根本不是它对手),两者性格迥异。
除上述RCA与Balanced的分别外,DSP-7000的可调换4倍/8倍取样的音质也有区别,各有各的优点,EAD厂方也指出4倍取样的数码处理速度比8倍慢一半,故此时DAC有较为充分的时间去逐粒清码整顿以形成更平滑的弱音响应。的确,在平时聆听中4倍取样在本机与8倍取样相比略为悦耳和谐,在女声中音的的人性刻画时好一点点,整体上的音色比8倍取样轻微地暖厚甜润一丁点。但8倍取样却明显地使整个中至超高频更净洁和富有伸展力,有一种比4倍取样更纯洁超俗的感觉,这种空气感与细致的表现是全频带的。在前两晚比较中DSP-7000是4倍取样单端RCA输出时虽然听觉较舒服但空气感带了点微尘,显然透明度输给Deltec
PDM-2,在第三晚用8倍取样RCA输出时,这方面有所改善几乎跟PDM-2贴近。虽然这里的分别是毫厘之差。两种取样方式谁的素质都不差,8倍取样虽不及4倍暖洋洋,但声音绝对不淡寡,韵味依然。
Deltec
在第一部使用SAA7350的PDM-1
Series2时工具有相当之透明度和令人信服的声音(可惜当时也未能说服笔者,不知是时间仓促或是未能全面认识它的问题),现在詹君的这部全新改良的PDM-2性能更佳,乐器及表现者的分隔度份外清楚,并大大增加了动态对比,表达出更强烈的现场感,这种效果通常是在CD上不易听到的,有人说这像是听CD母带它没有加入音染,声音是异常的逼真。
通过PDM-2,鼓的敲击声结实有力,瞬态响应快捷,超越一般的高质素解码器的表现,同样,人之歌唱声亦更坚定和真实,但是并非单是音扬的深度有所改善,而是音象聚焦更明确,清楚地显露出录音室的回音,重播现场的录音深度的分解力更佳。乐器与表演者的从属关系,不再像以前普通甚至一些高级机种那般纠缠及模糊,相反地,他们好象被重新赋予生命力,各自散发出动感十足的音乐华采。这种感觉好像播放中不再是CD,而是音乐的母带,不管母带的录制音质如何,您都会感受到母带中与现实相比的那种“极度接近”的迫力和速度感。更令人惊奇的是低音丰满强劲跟DSP-7000不分伯仲,明晰而快捷,而且具有十分细致表现和力度宏大,对比强烈,并似乎全不费力地重播出深沉的低频,这种情况在以前同价级别1Bit一体化CD机如PHILIPS
CD850MKⅡ或DAC中难以听到的。这种性能显然是因为采用新的顶尖级转换器芯片或者归功于Deltec
的新电路和高质素的超工业级制作和供电系统。PDM-2的低音分解力优异,它能保存全部谐波,给音乐增加了丰满与能量,高频的表现同样出色,钹声光辉有力、通透开扬。从铙钹在空中的响应声音,几乎让人可以马上指出乐器击在钹上的方式是敲、击、削或是扫,仿佛历历在目……这款高级DAC终于能克服了使用PHILIPS超级Bitstream芯片带来的问题,并且毫不置疑地成为市面Bitstream技术的最高档次,可以称之为当时甚至今日最先进和声音最佳的D/A转换器之一,也是笔者所听过的能为之动容的Bitstream制品。
可能有些读者问及:“这两部不同类别的D/A处理系统到底谁更优胜?”这点笔者很难回答,老实讲,PDM-2的RCA输出已经可以同DSP-7000的在8倍取样状态下的平衡输出相提并论,可见其质素之高,也可以说以RCA输出时20Bit解码的DSP-7000不是Deltec
PDM-2的对手,它唯有以4倍或8倍取样的Balanced才能和Deltec
平起平坐,如果要一定以RCA来比较的话,估计用EAD另一款更高级DSP-9000(分体设计)的DAC才能比较,以搭配设置的多样高级化而言,Deltec
PDM-2显然玩法较少,不及DSP-7000全能且易于调校出烧友青菜萝卜的不同喜好。或许,直到今日,笔者依然无法说出谁的(包括任何牌子)音响器材声音最真,但是优秀的系统肯定要有准确的音色为基础,才不令声音走样,然后才说到音质倾向,再说到个人喜好而作出最终选择,最合心意的产品。无疑,这两部顶级DAC在今日那些极品级的LP系统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年代中,可以令我们听到一种似曾相识却又超越它的感觉,在今日DVD时代的AV世界里,从纯音响的角度和它们各自的表现力来看,笔者诚意推荐。
|